站内检索:
“对外合作信息新干线”信息发布(德国专辑)
发布日期:2013-08-09浏览次数:字号:[ ]

1、 德国海外商会简况

2、 调查显示德国在税收政策方面最为严格

3、 今年德国企业研发投资意愿明显下降

4、 德国政界和产业界对中欧光伏谈判结果反应不一

5、 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7个月保持上升势头

 

德国海外商会简况

 

   德国是外向型经济,世界出口亚军。2010年共出口货物9519亿欧元,五分之一的就业人口依赖于出口经济。出口是推动德国繁荣的主要力量。因此,德国政府和经济界一贯重视对外经济促进工作。在此,德国海外商会扮演了重要角色。

  一、德国海外商会简介

  德国海外商会(德文简称AHK)是德国外贸和对外投资企业

在国外设立的自治组织,与德国外交机构紧密合作,发挥着官方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各海外商会同德国国内的各地区工商会(IHK)共同组成德国工商大会(DIHK)。

  最早的德国海外商会于1894年在比利时成立。目前在80个国家和地区有120个海外商会,会员企业达4.3万家,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国外的企业。全部海外商会目前总计有工作人员1700人。

  因驻在国法规要求不同,德国海外商会组织形式和名称分为三种:

  1、双边海外商会。一般注册为协会。

  2、德国经济代表团。由德国公民负责,因为驻在国不允许注册海外商会,所以变通为此名称。

  3、德国经济代表处。它是海外商会成立前的过渡机构。

  海外商会的主要职能有三个:

  1、德国经济界(非官方)在国外的正式代表。

  2、会员企业的自治组织。

  3、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例如市场调研、资信调查、财税咨询、展会代理、法律服务、商业伙伴介绍等)。

  德国海外商会的经费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会员企业会费。

  2、服务收费。

  3、政府资助。

  从海外商会2010年的业务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对其日常工作进行了解:

  ——答复经济信息咨询50万件

  ——介绍商业业务40万笔

  ——接待来自德国国内的经济代表团5万个

  ——培训专业人才2万人次

  ——介绍国外企业1.5万家赴德参加各种展会

  ——举办各种研讨会3300个,参会人数16.5

  ——使用20种语言出版刊物160万册

  二、德国政府对海外商会的扶持

  德国对外经济促进体系建立在政府和经济界任务分工的

基础上。驻外外交机构、经济部下属的贸易投资促进署(GATI)和海外商会为其三大支柱。其中前两个支柱为官方机构,海外商会为民间性质。

  德国政府认为,海外商会对德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具有重要作用。除传统职能外,它们还可以帮助企业改善在驻在国的企业形象,对官方同驻在国交涉市场准入壁垒问题提供建议和案例。有数据显示,德国出口额98%流向了已建立AHK的国家和地区。

  鉴于海外商会的重要作用,德国政府历来重视其地位并积极给予扶持。除政策上给予支持外,扶持的具体方式主要有:

  1、直接拨款

  政府协调外经促进的牵头单位是联邦经济部。根据议会法案

授权,联邦经济部每年从预算中向各海外商会给予直接拨款。政府拨款平均占到海外商会预算的25%左右。而海外商会类型中的经济代表团和代表处预算中的政府拨款比例要更高一些,因为它们没有会员费收入。

  2009年政府给各海外商会的直接拨款额为3700万欧元,2010年为3300万欧元。

  2、间接拨款

  间接拨款又称项目拨款,即政府部门在特定的出口促进项目名义下拨款给海外商会,让其发挥自身优势具体执行一些事项。项目拨款具有临时性、专项性的特点。目前政府机构交给海外商会执行的项目有农业部的农产品出口促进项目、经济部的能源效率出口促进项目和新能源出口促进项目。

  以农产品出口促进项目为例。为促进德国农产品出口,农业部于2010年初设立该项目,拨出专项经费委托海外商会具体执行。企业需向出口目标国的德国海外商会提出申请。申请获批后,该企业可参加经贸考察团访问目标国,自行承担食宿、交通费。海外商会则承担项目计划、组织、培训、执行等费用。

 

 

调查显示德国在税收政策方面最为严格

 

德国经济新闻(DWN729日援引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一份报告显示,与欧盟其它国家相比,德国在税收政策方面最为严格,即给予企业的税收优惠最少。报告称,目前欧盟各国的税收政策并未统一,其中有11个国家的法定税率为15%或更低,而葡萄牙正在与欧盟协商将税率降至10%;几乎所有地中海国家均为海运企业提供船舶优惠吨税(Tonnagesteuer);80%的欧盟成员国都存在税收漏洞,而德国不在其中;为避免双重征税,奥、法、荷、英、希等11个欧盟成员国签署了多边预先定价协议(APA),而德国尚未签署;德国对有利于创造就业岗位或环保的企业并未提供任何退税优惠。专家指出,德国与其它欧盟国家不同,其政府一直坚信企业能够在不得到任何税收优惠的情况下取得成功,税收优惠并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今年德国企业研发投资意愿明显下降

 

德《法兰克福汇报》729日报道,德国科学促进者协会(Stifterverband fuer die deutsche Wissenschaft)针对937家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58%的受访企业表示今年愿意增加研发投入,较去年的70%出现明显下滑。在传统研发领域,近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有意缩减研发资金,但化学工业例外,65%70%的企业表示愿意增加投资。

 

德国政界和产业界对中欧光伏谈判结果反应不一

 

《德国之声》730日报道称,对于中欧就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限价达成协议,政界普遍表示欢迎,但产业界则反对。德联邦经济部长罗斯勒表示,协商一致好过对抗,对抗将损害双方经济关系;绿党发言人也表示欢迎中欧达成一致,但同时认为最低限价将阻止光伏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不利于新能源发展、能源转型和气候保护。与政界反映形成反差的是,该协议也遭到太阳能产业企业的批评。“平价太阳能联盟”(AFASE)呼吁欧盟不要接受协议内容,但其出发点是认为限价将导致市场光伏产品价格上升,而这将妨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德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7个月保持上升势头

 

德新社730日报道,在较低失业率以及适度上升的通胀率的影响下,德国消费者继续保持较高的消费意愿。根据市场调查公司捷孚凯(GFK)最新公布的数据,德8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有望从上月的6.8点攀升至7点,不仅连续7个月保持上升势头,而且达到20079月以来最高水平。该公司专家分析表示,相比欧洲其他国家而言,德国是唯一一个失业率低于2007年危机爆发前的国家,稳定的就业市场和较低的存款利率一方面是民众消费意愿增长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对其收入预期发挥着积极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